今天是:

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----延津县农业局原局长吴新德先进事迹

时间:2022-12-28



 

吴新德今年80岁了, 1998年退休后任延津县老科协副理事长、新乡市关工委学科技奔小康专家组成员、县农技推广研究员。吴新德退休后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充分发挥所学技术专长,常年奋斗在农业第一线,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倾注了全部精力、心血和智慧。

退而不休

吴新德退休后,服从组织安排,加入延津县关工委科协。从此,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为农民服务工作中。一年365天,他有200天奔走在田间地头,为普通农民、贫困户、种田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讲授科技种植知识。20年来,他走遍了全县及周边县区上百个村庄,举办讲座1000多场,义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数万份,宣传农业科技知识,给农民答疑解惑,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良方、找出路,深受农民的欢迎。近年来,还他先后推广种植小麦“豫麦016”、玉米“张玉9号”、花生“丰花1号”、水稻 “新丰2号”等新品种,指导农民大力应用小麦节水技术、玉米“一增四改”技术、智能控释肥技术、环保农药技术、富硒技术等,促使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,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“农民的财神”。

布衣专家

吴新德在农村讲课,不管是在田间地头、还是农家小院,群众总是听不厌学不烦。讲小麦如何取得丰收,他编了个顺口溜:小麦丰收三件宝,穗多穗大籽粒饱;农民问,花生发黄,打硫酸亚铁也不见效怎么回事?吴新德说,只要花生发黄,都是点种后被拖拉机辗过,用标准化机械播种,地头等收割完麦子再点种,就把问题解决了;有人问,玉米咋样能高产,他张口就来:“(玉米)裤黄了、裤干了、用手一搦发暄了,保准玉米多产150斤。”;一次讲课后,有一个农民问:“为啥俺在夏季套种花生时,花生苗长不壮、结的果少?”吴新德告诉他,“棉衣不脱,种子不剥”,花生原属热带地区作物,最怕温度高,花生种子剥壳一定不能早,点播前10天剥壳即可。听者一脸惊讶,围观的人也仿佛恍然大悟。他们说,以前家家户户都在冬天农闲剥花生种子,原来一直都是错的。

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把书本上的名词乡土化,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,把难记的名词口语化,吴新德总结出来的“四化”,农民一听就懂、一学就会、一用就灵。

给农民讲课,光懂农业是不行的,还要成为百事通。吴新德不喜烟不喜酒,更不喜欢下棋打麻将,他有时间就去县图书馆,看各类种植养殖书籍。掌握了更多知识的吴新德到农民中去,不管你是问种植,还是家畜家禽喂养,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。

吴新德认为,想要成为真正的专家,你必须是农业全科技术人员,农民问你啥问题,你如果说出“不会”二字,农民对你会失望,所以,要时刻向农民学习、向书本学习、向实践学习。

仁者慈心

搞三农,已经成为吴新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吴新德常说,到农民中去,是他幸福的源泉,是他快乐的法宝。1000多场课,他坚持分文不收;老乡留他吃饭,他婉言谢绝。一辆骑了多年的电动车是他的交通工具,只要群众有需求,他马上出发。没有任务安排时,他喜欢悄悄走到田间,专门到人堆里去,听农民说什么,遇到的难题是什么,帮农民解决问题,得到一句“谢谢”让他最满足。

吴新德下乡,总是把自己的手机号或微信号留给群众,群众遇到啥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。有一天,他到胙城乡给农民讲课,回来的路上,他被车撞伤。在昏迷的3天里,他的手机有33个未接电话。他刚刚清醒,就第一时间一一回复,把医生嘱咐他好好休息的话抛在了脑后。他说,都是群众来咨询问题的,不能失信于群众,你失信了,以后群众就不理你了;一次,他去邻县讲课,走到半路,突然一阵狂风暴雨,一棵树翻倒在路中间。等吴新德和司机挪开树木,浑身都湿透了。李庄群众看到浑身湿透的吴新德没有爽约,深受感动。吴新德说,做为一名党员,就要说到做到,既然答应要来,就不能失信于群众;推广农业新项目,他从来不让农民吃亏。前年,一个种植户喷洒电解功能水时,因重复喷洒,把黄瓜给打死了。为了弥补损失,吴新德补偿了种植户价值1500元的肥料;李元智是延津县延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有一件事让他颇为感动。有一次,吴新德来合作社指导工作,看到他的专业书有些过时。不多久,吴新德买了几本最新版本的专业书,分文不收他的钱;几天前,他到科协开会,路上被一骑电动车的中学生撞倒。他可是80岁的人了,他爬起来拍拍尘土,让中学生举手保证“以后骑电车不打手机”,听完中学生的口头保证,吴新德不予追究,自己一瘸一拐地去修电动车。

很多人不解地问,你帮助了那么多人,收下一点感谢是人之常情呀?吴新德回答说,我只记住一条,不能给农民找麻烦。这句吴新德的人生信条,让那些不理解的人慢慢理解了,并由理解上升到敬佩。

有着35年党龄的吴新德,用最坚实的脚步走到群众心里,把最忠诚的心献给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、他牵挂的农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