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老树著花香愈浓——记长垣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化森

时间:2022-12-29


  高高瘦瘦,温文尔雅,面容白净,说话很慢,声音也不大,却幽默风趣。他爱笑,笑起来很亲切,像邻家长者,像一道和熙的阳光。这就是李化森给人的印象。

李化森,原长垣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,退休之后曾任长垣老龄委常务副主任、老体协主任,现任长垣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。他扎根关爱战线,用心用情关心下一代,被评为河南省关工委最美五老,是长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面旗帜。

他是圣洁的雪山

李化森的人生,颇有传奇色彩。

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,他家是赵堤镇大寨村人,大寨是革命老区,原滨河县委、县政府驻地。李化森的父亲就是一个颇负盛名的革命战士。

自小,他在革命的环境中长大,耳濡目染了很多英烈的故事,这种军人的风范也深深影响了他,养成了他善良正直、对党忠诚的品格。他7岁进县城之后,就经常到父亲的办公室,父亲的办公室里有很多书报。这些书报,他视若珍宝,常常如饥似渴的阅读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他常到文化馆读书看报。跟图书管理员都成了朋友,常常一同上下班。书藉是全人类的营养品。从这里,他学到了人生智慧,看到了世态万象,扩张了胸怀境界。年纪轻轻的李化森,成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秀青年。

自知者智。转眼到了中学毕业,李化森认真分析自己,认为自己不善言谈,性格内向,不适合当老师,就避开了河南省内大学(当时省内大学多是师范),选择了西藏民族学院。从此,从上学到工作,他在雪域一呆就是16年。

茫茫雪原锻炼了他,也激励着他,为了做好工作,更好与当地人交流,他不怕苦,不怕累,学藏语,读藏文,与当地人交朋友。没有事的时候,常常抬头望着那圣洁的雪山。

巍峨高耸的雪山,圣洁飞扬的哈达,让他深深爱上了这片辽阔洁白的土地。尼采《善恶的彼岸》说,与恶龙缠斗过久,自身亦成为恶龙;凝视深渊过久,深渊将回以凝视。那么,长期的高原生活,也造就了李化森坚毅不屈的性格,高尚结净的心灵,宽广博大的胸怀。

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,那时的青春战友,他还是记忆犹新,感慨不已。

他是煦暖的阳光

1981年,李化森从西藏调到了长垣。他先是在组织部门工作,负责党员干部考核材料撰写。他工作十分认真,为了准确写出一个干部的性格特点,他要调研几天,掌握大量材料,走访各部门群众,直到给干部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。他认为这是给干部“画像”。一定要画得准,画得深刻,画得入神,为组织部门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依据。这也锤炼了他的文字功底。现在他写人的文章生动传神、汪洋恣肆,就与那段经历有关。在宣传部门工作期间,他认真调研,实事求是,使长垣宣传文化事业有了很大提升。

从领导岗位退下后,李化森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励志、家教、孝道传承,出入学校单位做讲座报告,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

十多年前,我听过他的《父母窗前的灯光》的讲座,教育干部职工要弘扬孝道,关爱父母。他声情并茂,旁征博引,让我们惊讶于他知识的广博;他妙语如珠,思如泉涌,让我们惊叹于他的智慧;他言语恳切,满含感情,让我们感动于他的挚诚。讲座最后,他动情地说道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好好善待自己的父母吧,不要以为亲人窗前的灯光会一直为我们亮着,不要以为来日方长,不要以为父母会一直等着我们,陪着我们。哪一天,窗前的灯光就倏然灭了,让我们悔之不及。”记得正是秋日下午,窗外冷雨潇潇,摇动一丛翠竹,拍打着玻璃窗,刷刷作响。讲座结束,走出报告厅已是傍晚时分,华灯初上,昏黄的灯光撩拨着我内心的柔情,我第一时间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。问他们生活情况,叮嘱他们要爱护身体。随后,还以《姥姥窗前的灯光》为题,写了一篇文章,回忆了去外婆家时亮着的灯光,以及随着外婆逝世灯光熄灭的遗憾,发表在《中国老年报》上。从此,尽量克制了对亲人急躁的坏脾气。

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的一生,何况一个讲座呢?李化森主任教化之功,春风化雨,惠人多矣。现在有一个领导就说,李主任,我高中时听了您的讲座,讲的真好!

这几年,因为工作关系,接触李化森多了一些,他活跃在各个单位学校,讲孝道,讲传统文化,讲党史。党史学习教育期间,他讲长垣红色革命故事,讲滨河风云,使一大批人受了教育,重新感受了那风雨峥嵘的革命岁月。通过波澜壮阔的战争烽火,知道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更加珍惜今天的大好局面。

他是跃动的红烛

最近两年,李化森似乎消失了。很多地方看不到他的身影,但文章却源源不断冒出来。

这是他的转变。他说,讲座只能惠人一时,要让更多人了解,更多人受益,更长久流传,还是要靠文字。他说,自己这些年积累感悟了很多人生经验哲理,可是,也老了,没有用了,如何能让年轻人更快成长,能提前十年成熟,达到人生的巅峰。他想把这些经验想法写下来,告之青年人。其殷殷之心可鉴,这也是他埋头写作的初心和动力。于是,他沉下心来,潜心读写,陆续整理了《滨河烽火》《康乐集》《孝道录》等书,这些书,资料翔实,文笔生动,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。

李化森的学习劲头,是出了名的。他自认为太笨,只有用勤奋来弥补。他的居室,地上桌上堆满了报刊,连落脚地儿都没有,还不能让别人动。因为这些书报,每个都有它的作用,李化森都给它们“编排”了位置,一乱了就不好找。为了写作,去年他还买了电脑,自己练习打字使用。在山东青州疗养时,他在宿舍打字,哪里有难题,马上跑下楼咨询养老中心服务台服务员。年轻的服务员们都说,看这个爷爷,这么大的学习劲头。

现在又买了手写板写作,轻轻一按,就把写的字转换成电脑文档。看着我们都陌生的电子产品,他运用得娴熟自如。你怎么想到这是一个已经78岁的老人?!他真是活到老、学到老的典范,始终在跟着时代一起进步,一起成长。岁月只是苍老了他的容颜,但他始终有一颗年轻的心!

与此同时,李化森还潜心钻研家教,研究科学的教育方法。他写给孙子的一封家书,言之谆谆,意之切切,放在了向阳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上。在他的影响下,儿孙都很优秀。孙女品学兼优,在郑州市实验高中,成绩名列前茅。

发愤不知老将至,老梅著霜色愈浓。现在,年近耄耋的他仍然发愤努力,挥笔不辍。孔子云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就是他这样的人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