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1月4日,清早我一开屋门,大雪纷飞,寒风刺骨。我赶紧把门闭上,打开空调坐在暖融融的沙发上喝了杯热腾腾的牛奶,吃了两块夹馅面包,饶有兴趣地看着电视剧。突然,桌子上的手机响了。老伴接过电话,笑笑说:“儿子打来电话,说今天太冷,中午不让做饭,一会儿来接咱去学院西路新开的“重庆德庄火锅店”吃火锅。”我一听吃火锅,扭脸看着室外的风雪天,不由地和老伴聊起了过去的风雪天。今昔做对比,说起没个完。不觉已十一点多,儿子将小汽车开到门口,扶俺俩上车。车行至饭店门口,几个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们早在门前迎候。我们一进店门,和风拂面,暖意浓浓。登上二楼,一眼望去,宽敞明亮的餐厅,一排排一张张豪华的餐桌,坐满了男女老少。他们吃着热腾腾的火锅,谈笑风生、欢天喜地。听餐厅服务员介绍,这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,有的节假双休,生日庆寿,有的趁风雪天专门来换口味吃火锅。听着介绍,看着眼前的场面,不禁从心眼里感受到了十八大以来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。
因我家人多,被专门安排在一个豪华大雅间。一进房门,暖融融的房间正中,一张大餐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盘碟碟,既有名贵糕点糖果奶酪饮料,又有数不清叫不出名的名吃佳肴。桌子中间,沸腾的电火锅散发出扑鼻的香味儿。全家老少喜聚一堂,吃着、喝着、谈着、笑着,欢欢乐乐、热热闹闹。儿女们争先为俺敬酒夹菜、添茶斟奶,高兴得我们心花怒放、笑逐颜开。
我品尝着鲜嫩可口醇香味美的牛肉片,喝着热腾腾的奶茶,很自然地又想起了童年时的风雪天,我几次张嘴未说出口。心想今天是全家福大团圆,不该打击孩子们的兴头。可又一想,当代的年轻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盛世下,没受过苦难,不知道啥是幸福。作为老一辈有责任教育下一代,让其知道什么是苦、什么是甜,苦之根源甜从何来。讲还是不讲,正在犹豫。谁知我的心事早被孩子们猜透了。他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爸:看你又想起了过去,心里有啥放开说吧,今天就当咱又办个家教学习班,让我们年轻人再受一次教育。”听了孩子们的话,我童年满肚子的苦水像溃堤决坝的江水喷涌而出,滔滔不绝。
解放前,家乡连年遭灾,颗粒不收,官方各种苛捐杂税加之地富高利盘剥,害得百姓一贫如洗,民不聊生。家里父母、我和哥哥四口人,天天烧锅断顿。记得1947年,我刚十一岁,眼看已进入腊月二十几,富人家早已蒸花糕白膜杀猪宰羊,忙着准备过年。可自己家除有几吊干萝卜缨、几把粗糠面,其他一无所有。父亲在外谋生,母亲托亲友从外村一个富人家以借一还三的高利贷定了五升麦子(10斤),约定我和哥哥二十七日去背。
俗话说,房漏偏逢连阴雨。恰逢这天北风呼号,又下起了鹅毛大雪。我和哥哥一出村,风吹头雪打脸。都说《白毛女》电影中杨白劳十里风雪太凄惨,那天我和哥哥比杨白劳不强多少。往返二十里,一路上不知滑倒多少次,摔了多少跤,好不容易把麦子背回家。
可一进门,母亲看着麦子说:“不能再等了,咱快去推磨吧。”我一听推磨,头“轰”地一声,天冷不说,清早喝了两碗康菜汤,尿了几泡尿,肚里早已光。不推吧,苦熬一年,大年初一怎能吃碗饺子?忍着饿,冒着风雪,推就推吧。谁知石磨不怜人,越推越沉不说,推着推着,不知是天冷肚子空还是其他啥原因,头发懵两眼冒火星,差一点晕倒。老妈妈看俺俩实在难受,就说:“歇会再推,下磨回家给你们烙下面(最后的黑粗面)饼。”
一听烙饼有盼头了,我们哥俩鼓鼓劲又推起来。卸磨到家,妈不食言,真给烙饼。可与其说烙饼,莫如说在锅里干炕。因为灶台上连个油花也没有。当时说啥有油没油,能赶紧叫吃上就好。我和哥哥瞪眼看着锅里几乎要流出口水。妈妈最理解儿的心意,立马炕了两张,我和哥哥一人一张,狼吞虎咽、三下五除二,片刻下肚。虽不打底,但毕竟十几岁了,还知道顾顾妈妈。俺弟兄俩放眼一看,案板光,盆里净,锅里一点没有剩。就问:“妈,你?”老人强打精神,微微一笑:“我不饿,稍剩两把下面等明天你爸爸回来再吃。”是真的不饿吗?妈和我俩一样样,早上喝了两碗糠菜汤,已经大半天啦。
我说着说着止不住两眼热泪夺眶而出。孩子们看我太动感情了,纷纷劝说:“不要再讲啦,过去那些苦日子我们都记住了。现在是好时代,多想想这太平盛世才会乐观长寿……”我看席间孩子们都听得有些动情,也真不好再往下说了,掏出手绢沾了沾眼,看了看窗外,风雪越来越大,再看看席间,热腾腾的场面,变忧为喜顺口来了几句:“今昔风雪天,差距有万千。昔日风雪饿肚推石磨,今日火锅会餐暖雅间。十八大以来政策好,人人充满获得感”。霎时掌声叫好声迅速传遍了这个暖暖的大雅间。
作者:周书淮 原卫辉市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13137306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