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坐着高铁看家乡

时间:2022-12-27


1992年,我从军校分配到新乡驻军工作。从新乡到我的家乡南阳市方城县,需要坐新乡至南阳的长途汽车,路过方城时下车。那时的大轿车窗户透风,跑起来玻璃咔咔直响。这些都可以坚持、忍耐,最突出的问题是“慢”和“挤”。三百公里的路程,要跑七八小时,沿途车站都要进入,都要等,要上乘客。不仅进站,路上还招手即停,随时上人。那时候,没有超员的处罚规定,遇到过年过节,车厢过道里坐的都是人,驾驶员旁边的发动机盖上,坐的也是人,苦不堪言。当时就这个出行条件,别无选择。

2014年国庆节,我想利用七天假期,回老家探望病重的父亲。买汽车票时下手晚了一步,汽车直达县城的美事享受不上了。转念决定坐火车回。30日深夜上的车,1日清晨六点左右到达南阳火车站,紧接着折返回60公里转乘汽车到方城,到县城已是上午八九点钟。坐夜车,车厢里有小孩哭闹的,有此起彼伏的呼噜声,有卫生间持续不停的关门声,虽买了张卧铺票,一夜基本没睡着。

喜讯来了,高铁直通我家乡。2019年12月1日,郑万高铁(河南段)正式通车。南阳,告别了不通高铁的历史。我的家乡方城县同时宣告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,跨步进入高铁时代,郑万高铁“方城站”闪亮登场。方城到郑州,有几趟高铁通达,坐高铁到郑州最快的一趟是G7982,时间需1小时7分钟,从家乡县城到省城,实实在在变成了90分钟的经济圈。方城到北京、上海的方便程度、高效速度,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
新乡到方城,目前开通了两趟高铁,一趟G6691,全程1小时37分钟,另一趟是G6693,全程1小时58分钟,上车、下车时间都非常方便安排行程。高铁贯通,让豫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和豫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,快速对接,两地交流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
2022年春,我第一次坐上了新乡到南阳的高铁。喜悦的心情,充盈内心,我要实打实地体验这样一份美好。这是一趟河南省域内的高铁,我琢磨是不是与北京到郑州的高铁,在硬件配置、乘客服务、环境卫生上,是否逊色一些?一路上,我仔细看了看车厢环境、卫生间条件、乘务员仪容状态,都非常好。准时发车,正点到达,方城站虽是一个县级站点,出站引导、服务,高效优质,特别顺畅。

返回新乡时,我同样选择了乘坐高铁。坐在整洁的车厢里,看着窗外的景色,碧绿的麦田,长势正旺;金黄的油菜花地,一块连着一块,分布在高低不平的山岗上,油菜、小麦,小麦、油菜,多么立体的山水画。我想到,张家界的“十里画廊”,随着云海、云峰、天气、阳光之变化,给人以不同的色彩观感,如画如诗,大气磅礴,人家是“大篇章”。坐着高铁看自己的家乡,麦田,油菜花地,树木花草,成群的山羊和牧羊人,山坳中的村庄,山岗上的风力发电设施,这直接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,改善着生态环境。“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”;“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才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,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”;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”。这些生态文明理念,在我耳旁回响,活生生映入眼帘。在我心里,自然而然的,原生态的,质朴纯净的,家乡的景色是最美的风景画,是藏在心底的一份清秀与温馨。如果说“十里画廊”是“大篇章”,那么我家乡的田园风景是“百里小素描”,同样魅力四射,让我念念不忘。

有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30日,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,合肥至南昌间实现高铁直通,标志着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京港(台)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基本贯通。至此,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,总里程可围绕地球赤道一周。

我的家乡步入高铁时代,只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出行条件显著改善,环境越来越美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点点滴滴、方方面面的形式,呈现在我的身边。

礼赞新时代,我为伟大的祖国自豪。

(作者系新乡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军休干部,原部队为陆军装备部某部)

 

通联:新乡市金穗大道76号翔云小区1号楼5单元(刘尚)